海洋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1999年,由原集美航海学院的通信工程、自动化专业和原厦门水产学院的电子测量与仪器专业合并组建成信息工程学院,2021年4月更名为海洋信息工程学院。现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及刚批办的人工智能4个本科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通信与物联网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学院教职工83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闽江学者4人,福建省百人计划人才3人,专任教师57人,其中教授15人,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24人;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教师45人,硕士生导师25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500多人、硕士研究生47人。
目前学院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新工科项目1项,教育部产教融合项目6项;在现代通信技术、交通信息系统、智能物联与传感技术、图像智能处理与应用等学科方向已经建成了比较稳定的科研团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学院通过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具备了培养高素质人才良好条件。学院建筑面积9325平方米,实际使用面积4430平方米,科研和实验室面积约2600平方米,仪器设备2000多台件,总价值约2400万元。现有福建省海洋信息感知与处理重点实验室(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Oceanic Information Perception and Intelligent Processing)、海上通信与智能电子系统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厦门市射频识别(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厦门市海洋智能物联终端研发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学院注重与企业和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与厦门兴联集团共建电子信息研发中心,与盛群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共建HOLTEK单片机联合实验室,与美国MICROCHIP公司共建单片机实验室,与北京闻亭公司共建DSP联合实验室,与美国ALTERA公司共建EDA/SOPC联合实验室,与Intel公司共建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学院还与厦门电信分公司、福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厦工集团有限公司、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弘信电子有限公司、九华通信设备厂、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这些单位已成为学院师生稳定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卓越通信工程师的实践平台。
学院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丰厚的成果。2017年、2018年成功承办第十、十一届福建省大学生合泰杯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在全国、全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院爱再延续社会实践队获得2013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的称号。学院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举办专场招聘会和大型双选会,近年来,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6%以上。
学院始终坚持集美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和造就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信息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为海西信息技术教育、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地址:厦门集美学村(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 邮编:361021
版权所有 集美大学海洋信息工程学院